早前一家即將開幕的五星級酒店舉行大型招聘會,從芸芸三百餘應徵者中挑選逾百合適人選,他們特別引入歐美流行的互動遊戲來測試應徵者的實力,其中包括溝通技巧、團隊精神等,在城市中掀起一些佳話。
事實上,近年來跨國公司樂於採用別出心裁的團隊活動作觀察及遴選人才的關卡。由於人力市場供過於求,企業面對大量的應徵者,不可能和每個候選人單獨進行細緻的交談;那麼較可行的做法就是將應聘者分門別類,探究出個人性格特點及結構,以求得到初步的概貌,並假定這樣可區別穀殼與小麥。用這類測試考核人才,並不是今天剛剛發明的,其根源可追溯到聖經時代:在與米甸人的戰事中,基甸的部隊要從應徵者中選拔出合格的士兵,上帝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站在一邊。」《士師記7:5》。於是1萬個應徵者中最終有300人像狗那樣舔水而因此被征入伍。
至於智力及性格測試,亦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應用。征召新兵不單要體格檢驗,並須按其天資分配到不同的軍種中;若是軍官的選拔,更要擬定了「軍隊心理學」心理測試並詳加分析。直至現今,不同心理學家依然熱衷於不斷地提煉及深化性格測試,以滿足各類公司和機構的願望。所以在歐美的跨國公司或世界500強企業都樂於採用作為觀察及發掘人才的工具。
但對於參加遊戲的應聘者來說,是否表現愈搶眼就愈好呢﹖事實並非如此。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公司了解您,應聘時理所當然地要自我展示,但這種展示必須有分寸。在2001年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在北京招聘畢業生曾有以下的經驗:
有一位履歷和表現都非常突出的女生,一路過關斬將,在最後一輪小組面試中,公司設置了一個團隊性答辯,只見她伶牙俐齒,搶著發言,小組其他成員幾乎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風頭盡出,但最後她都落選了。因為招考的各首腦一致認為儘管她能力超然,但明顯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人的個性是玄妙的,是否可以標準化地理解,並精確地排列整理,實是一個懸案。對此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 (Gordon Allport) 這樣說過:「研究方式結構愈精細,其結果愈乏善可陳。」另外人類的行為是強烈地依賴文化、種族因素,然而現今很多性格測試,都以西方國家的案例為依歸,卻沒考慮到中國人種族文化的特殊性。
世界上絕沒有戰無不勝的求職勝利寶典,我認為誠實做人比一切更重要,這不是許多跨國公司視人才的重要一環;在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的招聘潮流中,身為求職者的您,就在展現自我的過程中,誠實地展示怎樣的自己。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梯子,您不要去想我會不會被人壓下來,您爬您的梯子,爭取您的目標,頭上的雲霧就會一一撥開,您將會看到自己的一片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